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 20 | 17 | 14.5 | 13.5 | 13 | 12.6 |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______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______(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_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学 | 实验 序号 | l(米) | m(克) | θ(度) | 30T (秒) |
甲 | 1 | 1.0 | 30 | 4 | 60 |
2 | 1.0 | 40 | 4 | 60 |
3 | 1.0 | 50 | 4 | 60 |
乙 | 4 | 1.0 | 30 | 3 | 60 |
5 | 1.0 | 30 | 4 | 60 |
6 | 1.0 | 30 | 5 | 60 |
丙 | 7 | 0.8 | 30 | 4 | 54 |
8 | 1.0 | 40 | 4 | 60 |
9 | 1.2 | 50 | 3 | 66 |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____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有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
画出下图中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的光线.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PM、PN相交,夹角为90°,一束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平行,但方向相反,作出光路图.
查看答案
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
4s).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
m.(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
8m/s)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