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25 | 16.7 | |
3 | 20 |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4 | 15 | 3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5 | 5 |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实验序号3中像距为______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刚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材料 | 铜 | 铜 | 铜 | 铜 | 铜 | 铜 | 钢 | 尼龙 | 尼龙 |
长度/cm | 60 | 60 | 60 | 80 | ① | 100 | 80 | 80 | 100 |
横截面积/mm2 | 0.76 | 0.89 | 1.02 | 0.76 | ② | 0.76 | 1.02 | 1.02 | 1.02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的内容,请在表中①、②的位置填上所缺的数据.①______②______.
(4)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
(5)小刚练习时还发现旋动调音钮进行“调音”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你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丽将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上,把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选择两只相同的蜡烛A、B,其目的是比较______.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作为平面镜
其目的是透过玻璃移动蜡烛______(填“A”或“B”),使它与玻璃后面的像______.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和比较______与______到镜面的距离.
(4)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______像(填“虚”或“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烟花三月,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玄武湖公园.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谰的风景跃然眼前,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我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一一拍下,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不一会儿,来到一片树林中,林中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已到了黄昏,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让人眼花缭乱,咦!门楼的影子怎么这么调皮,比中午时长出许多?
请你从这段优美的文字中,找出两处我们学过的不同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如:语句: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
物理知识:______.
语句1: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语句2: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查看答案
小刚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刚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图.
(3)要科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_cm左右.
(4)如何预防近视,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
过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请你提出两种更合理建议.
(1)______;
(2)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