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_为止.
manfen5.com 满分网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像高为h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像高为h2,则h1______h2.(选填“>”、“=”、“<”)
这是一个有一定创新性的装置,利用这一装置更容易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倒正的关系.在物距和像距同时变化的过程中,当物距变远时,像距会变近,而且像会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根据这一规律可轻松判断像的变化情况. 【解析】 (1)读图乙和图丙比较可知,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在物距变化时,像距也在变化,因此,应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 (2)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在比较像的大小、倒正时非常直观和方便; (3)当发光物体从a向b移动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以得出,像是变小的,所以h1>h2. 故答案为: (1)缩小,光屏上的像清晰;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倒正;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__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_____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
查看答案
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manfen5.com 满分网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在平面表面的反射规律,M是一个小平面镜,E、F是两块硬纸板可以绕ON前后转动.实验时让一激光器发射的一束激光,沿着与镜面垂直的硬纸板E表面斜射到M平面镜上,用量角器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小明还发现将F硬纸板绕ON向前向后转到时,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当E、F是两块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刚好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45°45°
360°60°
分析小明同学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______;(2)______;(3)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 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A,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会发生变化.请写出这个现象中包含的至少四条物理知识.
答:(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