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么?
(2)在我国,每年的7月和8月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
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
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__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_____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_,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
查看答案
(1)如图1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3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