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变小 B.质量变大...

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变小
B.质量变大
C.密度变小
D.温度升高
在质量、体积、密度三个量中,只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体积、密度都与温度有一定关系,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 (1)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因此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故B选项说法错误; (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是0.9×103kg/m3,因此水结成密度变小,故C正确, (3)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得V=,质量m不变,密度ρ变小,因此体积V变大,故A选项错误; (4)水结冰是水的凝固过程,固体是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150g的是( )
A.一个大头针
B.一个苹果
C.一个大西瓜
D.一支铅笔
查看答案
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矿石由山顶搬到山脚下,质量不变
B.一块冰熔化成水,质量变小
C.将一铁块压扁了,质量变大
D.一张纸对折一下,质量变小
查看答案
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鹏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 (A/B/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是/不是)晶体.
(2)淡盐水冰的熔点是______℃,浓盐水冰的熔点是______℃.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
(3)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_____(提高/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______(高/低)的温度下熔化.
[拓展]小鹏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4)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快/慢).
(5)小鹏想起了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讲出一点即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2008年10月15日无锡市举办的“三立杯”青年教师评优课《光的直线传播》比赛中,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manfen5.com 满分网
(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1和2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完成.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______有关.古代入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3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
影子长度L/cm3015107.5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图3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______不变,改变______,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3)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    (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原因是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4)当B后面的蜡烛C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C,并在蜡烛C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C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B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B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7)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填“能”或“不能”),因为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   
(8)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单选)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