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物体...

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物体高度,②物体质量大小,③物体所处地理位置.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首先决定对因素①进行验证.他把橡皮泥平铺在水平面上,让1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球离橡皮泥高度/米凹痕深度
1O.2很浅
20.4比较浅
30.6比较深
40.8很深
(1)小明同学是依据______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的,这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选填“类比”、“转换”或“替代”) 法.
(2)小明同学四次实验中的几个凹痕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位置.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3)若想对因素②进行验证,你认为实验中应控制相等的变量是______
(1)在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小球陷入橡皮泥中的深浅程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 (2)知道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所以在研究重力势能与某一个量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解析】 (1)实验中是采用的转换法进行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陷入橡皮泥中的深浅程度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便于比较几个凹痕的深浅程度,小明同学四次实验中的几个凹痕应不在同一位置;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同一小球的高度越高,橡皮泥的凹陷程度越深,说明小球的重力势能越大;所以实验结论是: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 故答案为:(1)小球陷入橡皮泥中的深浅程度;(2)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小球的高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几位同学在一起,想比比谁的功率大,于是测一测他们上楼的功率,那么需要测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下列选项中是某同学上楼的功率,请选出合理的一项(______
A.2W           B.20W        C.200W           D.2000W.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宇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639
2652.515
3682.524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第1次实验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是    N;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宇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是    (相同/不相同)的,理由是:    .(要有推理过程)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图:
manfen5.com 满分网
(1)在图甲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力臂.
(2)如图乙所示,小明站在地面上,欲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最合适的绕线方法.
(3)某农场需要设计一个自动放养奶牛的装置,要求:用细导线将牛群围住,合上开关后,当牛在圈内吃草时,值班室内灯亮而铃不响,当牛碰断围住的细导线到圈外时,电铃变会响起来.现有下列器材:一个低压电池组,一只灯泡,一个开关,一只电铃,若干细导线,请你在图丙中设计一个符合需要的控制电路.
查看答案
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当n连接E时小灯泡发光,连接F时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填字母,下同).
(2)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和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    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根导线辨别开.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国庆的夜晚各种焰火缤纷绽放,有一种质量为100g的叫做“高声”的焰火,其特点是不会爆炸,能够持续向下喷射火焰,产生大小为自重5倍的恒定的推力,因其速度快产生啸叫声,所以称为“高声”.经实验测量,这种焰火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焰火受到的最大阻力为    N,焰火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火药产生的推力对焰火做功的最大功率为    W.(火药的质量不计,g取10N/kg)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