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满分5 manfen5.com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升高的温度;秒表;(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解析】【解析】 (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A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 (2)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得出结论.实验中需要测量水与煤油的加热时间,需要用到秒表; (3)由图乙所示实验可知,实验用同一烧杯用“水浴法”对水与煤油同时加热,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故答案为:(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升高的温度;秒表;(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组装实验仪器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避免重复调整. (2)实验需要测量水与煤油的加热时间,需要用到秒表;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越高,液体的吸热能力越弱. (3)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拉力F/N

钩码上升高度h/cm

绳端移动距离S/cm

1.0

0.7

10

20

2.0

1.2

10

20

3.0

1.7

10

20

(1)实验时,用手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而是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3)第①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4)由表中实验数据计算推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满分5 manfen5.com

(1)在实验前,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后,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左/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

(3)小王的实验数据如表: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3

0.2

2.4

0.2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分析小王所做实验存在不足,原因是     

 

查看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严寒里只能靠点火柴取暖,一根火柴的质量约0.065g,火柴的热值平均为1.2×107J/kg.

求:(1)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2)一根火柴完全燃烧能使1m3空气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比热容为1×103J/(kg•℃)]

 

查看答案

星期天,小刘骑电动自行车以18km/h的速度在长江大堤上匀速行驶了7000m,电动自行车牵引力的功率为150W.求:

(1)小刘在长江大堤上行驶的时间;

(2)电动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功;

(3)电动自行车的牵引力.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将出现短路现象.请在原图上错处打“×”加以改正,将图改为串联电路.(只能改动一根线)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