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烧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 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原因是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让蜡烛B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确定像的 和大小,如有两块玻璃板可选择,你应选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3)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请在图中作入射光线及反射光线.
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