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

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A 【解析】 试题分析:“天在清溪底”是看到“天”在“溪底”,即人看到的是“天”在“溪底”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人在云里行”是人的像在云的像中走,同样是人和云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是光的 反射现象,故选A。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道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B.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

C.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

D.雾、露是水的气态,霜是水的固态。

 

查看答案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查看答案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满分5 manfen5.com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在此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倒立/正立)的_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焰烛、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若固定透镜与光屏,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屏上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如图乙所示),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满分5 manfen5.com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华针对小明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

(4)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