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

D.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

 

C 【解析】 试题分析:A.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月亮”,是将平静的湖面看成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时,被挡住的部分形成的影子,正确; D.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正确选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查看答案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

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

 

查看答案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5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144km/h合多少m/s?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查看答案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满分5 manfen5.com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3)根据本探究还可以获知,用哪种材料来吸收噪音效果最好?答: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材料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答:

 

查看答案

如图一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填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一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    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30

像距v/cm

35

26

22

20

18

17

16

15

满分5 manfen5.com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