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声即知人”...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闻声即知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体育课上,老师用哨声来发出各种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 【解析】 试题分析:A、音色是发声体发声的特色和品质,“闻声即知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B、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故B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C、体育课上,老师用哨声来发出各种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正确。D、超声碎石,利用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考点:声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姗同学在体育课上练习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篮球运球跑”。在练习前,她给篮球打气稍微多一些,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篮球反弹过高,小姗控制不好篮球,她认为“篮球的反弹高度只与篮球里的气压有关”,请你利用刚才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姗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

下面案例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提出问题:光在发生反射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一、猜想假设:光在发生反射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二、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和装置:激光笔、光的反射定律演示仪包括小平面镜M、平板E和F、量角器等,如右图

实验步骤:

1将F板旋转到与E板在同一平面,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射向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并记录现象。

2将入射光线沿着右侧的F板BO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并记录现象。

请你判断这份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中,存在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小丽和小亮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

1在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中,         连接有错误。

2小亮将电路连接的错误改正后开始实验,在闭合开关S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P置于       选填“A”或“B”

3在此实验中,为达到实验目的,每次应更换        ,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其连入电路的阻值,目的是使        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点时,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如图2甲、乙所示,则此时小亮所使用的电阻为        Ω。

5小丽重新设置了小亮实验中不变量的数值,又进行了多组实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绘制出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当导体电阻为5Ω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A。

 

 

查看答案

小莉利用轻质杠杆、刻度尺、金属块甲、小石块乙、圆柱形塑料容器、细线和适量的水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下是小莉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她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金属块甲和小石块乙用细绳分别悬挂在杠杆A和D端,用细线做好的绳套系住杠杆某处后,移动绳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小石块乙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塑料容器相接触,金属块甲移至B点,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为l1

3将小石块乙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且不与塑料容器相接触,金属块甲移至C点,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_______________。

4用水的密度及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待测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

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另外还有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一盒十个、质量不同的滑轮三个图中未画出。小丽用上述实验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表二所示。

表一

序号

动滑轮重 G/N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的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01

05

02

034

04

735

2

01

1

02

06

04

833

3

01

2

02

11

04

909

1分析表三中数据,小丽认为: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的钩码越重,机械效率     

2分析表四中数据,你的结论是:提升相同钩码时,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排除测量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之一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