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关于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冬天的早晨经常口中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关于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冬天的早晨经常口中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春天的早晨会出现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A 【解析】试题分析:A.冬天的早晨经常口中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正确;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升华吸热,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错误;D.春天的早晨会出现雾,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D错误;故选A。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经常提到的像:

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 放大镜成像 电影屏幕上的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

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高速最高限速为120km/h。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当车辆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驶,或是车距过小时,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某型号轿车的最短刹车距离s制动从开始刹车到车辆静止跟车辆行驶速度v的关系为s制动kv2,公式中系数ks2/m,轿车行驶速度v的单位为m/s,刹车距离s制动的单位为m。某人驾驶该型号轿车在高速路上以144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现道路前方90m处有危险情况发生若此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问题到做出反应动作05s,请通过计算判断,他能否在90m内把车停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某种电子测重仪的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电压U恒为3V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托盘下的弹簧上,并能随弹簧上下滑动。开关S闭合,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位于R的最上端,R0的电功率为P1;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滑片P位于R的最下端,R0的电功率为P2,且P1P2=19。求:电子测重仪正常工作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范围。(请画出相关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超导材料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Onnes用液氦冷却水银时发现,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8℃时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1913年昂内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42K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

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外加磁场也无法进入超导体内,形象地来说,就是磁感线将从超导体中被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抗磁性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只是相对的,其实仍然远低于冰点0℃,对常温来说应是极低的温度。20世纪80年代是超导电性探索与研究的黄金年代。1981年合成了有机超导体,1986年缪勒和柏诺兹发现了一种成分为钡Ba、镧La、铜Cu、氧O的陶瓷性金属氧化物,其临界温度提高到了35K。由于陶瓷性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绝缘物质,因此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缪勒和柏诺兹因此而荣获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部分国家又陆续发现临界温度100K以上的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由于其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前述的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      温度

2超导体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制作电炉子炉丝

3所示,在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迈斯纳效应的是        图。

4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以应用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