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C.湖面“月影”   

D.林中“光斑”

 

C 【解析】 试题分析: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B、缸中“游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 C、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 D、林中“光斑”,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

一辆载重卡车连同货物一起的总质量为4t,在2×103N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试计算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查看答案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1、2、5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物体抛出      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小强与同桌交流,同桌认为以上(2)方案还需要再完善,可以进一步获得更可靠的结论,你认为小强的方案还能做的改进是:      (只填下列选项)

A、选择射出仰角为45°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选择射出仰角为45°附近不同角度多次实验

C、选择不同的射出速度,在射出仰角为45°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实验中小车应该从斜面      (相同/不同)高度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      从而改变摩擦阻力.

(3)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初速度相等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的越      (慢/快),小车运动的距离就      (越大/越小).

(4)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在研究      (选填序号①探究发声的物体是否振动②真空能否传声;③平面镜成像;④谈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也用了这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

(5)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      (填“钩码个数”或“单个钩码的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