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下列生活中的物理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5 kW
B.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C. 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50℃
D. 将一本物理书从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大约是2J
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是_____。
(2)重新调整好后,在做实验时,小明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能看到烛焰的全部,像没有变化 D.能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3)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依然成在光屏中央,则应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调好后,若只移动凸透镜就可以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cm刻度线处。
(5)若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则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并且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像;
(2)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就找到了像的位置,同时得到了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____;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3)小明在蜡烛A这边看到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虚像。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如图乙所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实验,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她读出的温度要比实际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3)实验时,小明发现有“白气”不断地从纸盖上的小孔中冒出,“白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
(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小明和小红绘制的图象不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小红和小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温度/℃ | 98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①分析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
②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_____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