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弹力的是
A. 盘山公路
B. 锤柄撞击木凳锤头套紧
C. 拦河大坝
D. 撑杆跳高运动员随杆上升的过程
下列物理量中,用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A. 速度 B. 力 C. 压强 D. 功
如图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水箱最多装水0.2kg。它有大小两个加热挡位,其内部电路如图所示,电热丝R1=56Ω,R2=44Ω,求:
(1)大功率挡的额定功率。
(2)若用大功率挡将水箱中0.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若用大功率挡加热这些水,所需时间为1分10秒,求熨烫机的加热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的部分装置。
(1)在a、b两接线柱间接入_____(电压表/小量程电流表)。
(2)闭合开关,将导体棒在磁场中沿左右运动,电表指针发生偏转,此过程中导体棒的机械能能转化为_____能。
(3)闭合开关,将导体棒在磁场中沿上下运动,电表指针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
如图小明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放入两电阻丝,瓶中插入温度计,完成下列实验。
(1)利用此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①本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两电阻丝串联的方式,控制通电时间和_____相同;还使用了转换的科学方法:把产生的热量转换为_____,为了保证这种转换的科学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在两玻璃瓶内放入_____和初温相同的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液体,转换的理论依据是公式Q=cm△t。
②对于甲、乙两电阻丝,小明分别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为甲电阻丝与_____为乙电阻丝进行对比。
③加热一段时间后,乙瓶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长1m、横截面积1m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20℃时) | ||||
材料 | 铜 | 铝 | 钨 | 镍铬合金 |
电阻/Ω | 0.0175 | 0.029 | 0.053 | 1.0 |
(2)小明想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①实验器材需要作出的调整是:在甲、乙两瓶中放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液体,将两瓶中的电阻丝换成电阻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阻丝。
②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一些,据此判断“乙瓶内液体吸收的热量多”。他的判断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论依据是公式Q=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_____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4)实验时还发现,当发光体“F”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发光体F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
(5)为了让发光体“F”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发光体“F”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发光体“F”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发光体“F”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此实验联系实际即模拟了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