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这一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B. 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C.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D.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具有能量
小明在探究“小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是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小灯泡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
(1) 请将下图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________)
(2) 小明连接的电路中,电流表接的是大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了阻值最大端。在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又进行了实验操作,并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将电流表从大量程改为小量程。则他进行了怎样的实验操作?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小灯泡开始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是0.5V。关于电压测量点的选择有如下三种方案。甲:1.0V 2.0V 3.0V 乙:1.0V 2.5V 4.0V 丙:0.5V 1.5V 2.0V 2.5V 3.0V
应该选用____________方案。
(4)小刚在做该实验时,用数量和规格均满足实验要求的定值电阻代替了滑动变阻器。请分析说明用定值电阻代替滑动变阻器做实验的两点不足。
①_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小明看到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后,将它改装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测量未知液体比热容的装置。测量时,分别往甲乙两瓶中装入水和待测液体,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出这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升高的温度Δt水和Δt,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就可以求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c=Δt水C水/Δt。
(1) 为了使这一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小明设计的电路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
(2) 为了得出待测液体的比热容表达式“c=Δt水C水/Δt。”,小明的测量方案中至少还需要的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要使水和待测液体的温度升高得更快,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滑动。
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的示数/℃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的示数/℃ | 70 | 66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6 | 44 |
(1)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____;
(2) 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__________叫做冷却速率。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____的影响。
(5) 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____________。
李翔同学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块,他 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一重物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左侧的P点;
B.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轻质塑料袋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30.0cm;
C.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待测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轻质塑料袋中;
D.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待测石块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12.0cm;
(1)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2)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可求得待测石块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 物距u / cm | 像距v / cm | 物高L / cm | 像高h / cm |
1 | 35 | 14 | 5 | 2 |
2 | 30 | 15 | 5 | 2.5 |
3 | 20 | 20 | 5 | 5 |
4 | 15 | 30 | 5 | 10 |
5 | 12 | 60 | 5 | 25 |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m。
(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__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____1(都选填“大于”或“小于”)。
(3)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