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器材 | 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 | 实验装置如上图图 | |
实验步骤 |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大白纸,纸上立着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录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直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他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A,再拿一只_____(选填“未点燃”或者“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他与A,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和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的距离。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试验。 | ||
注意事项 |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 ||
实验结论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 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距物距。 | ||
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_____。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____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____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蜡烛放在_____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4)蜡烛放在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可以观察到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答题卡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___。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它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B.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C.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 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