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木块置于小车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车和木块一起以速度v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下三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①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小车受到的重力
②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
③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与木块对小车的摩擦力。
A. 仅① B. ②③ C. 仅② D. ①②③
为了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物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组同学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两个猜想。猜想(一)认为h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认为h的大小可能与正方体物块的密度有关。为此,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探究方案如下:
探究步骤(一):探究h与液体密度ρ的关系
(1)测出正方体物块的边长H。
(2)将这个正方体物块分别漂浮于不同液体中,测出相应的h值。
(3)记录数据并归纳总结结论。
探究步骤(二):探究h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1)选用不同密度的若干正方体物块,要求它们的边长相等,测出边长H。
(2)将不同密度的正方体物块分别漂浮于水面上,测出相应的h值。
(3)设计记录数据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 | 物块的密度(千克/立方米) | 水的密度(千克/立方米) | h(厘米) | H(厘米) |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
|
|
(4)记录数据并归纳总结结论。
探究步骤(三):进一步综合分析并归纳总结结论。
①你认为探究步骤(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答:________.
②请你填写完整“探究步骤(二):探究h与__________的关系”。
③该小组同学在完善方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其中实验步骤(二)收集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序号 | 物块的密度(千克/立方米) | 水的密度(千克/立方米) | h(厘米) | H(厘米) |
1 | 400 | 1000 | 6 | 10 |
2 | 600 | 1000 | 4 | 10 |
3 | 800 | 1000 | 2 | 10 |
… | … | … | … | … |
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初步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块,_________。
④根据表二的数据可以推测:若露出水面高度为零时,物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等于_______.
⑤关于正方体物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与它的边长H的比值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某小组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6伏并保持不变,且有若干有“3.8V”字样的相同的小灯泡,电流表表盘如图所示。
(1)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电键,小灯泡发出耀眼的光,约3秒后熄灭了,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安,电压表示数为_____伏。
(2)于是他们断开电健,接着更换________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阻值最大端。
(3)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电压(伏) | 电流(安) |
1 | 2.0 | 0.33 |
2 | 3.0 | 1.80 |
3 | 3.8 | 0.40 |
… | … | … |
观察表中数据,你认为表格中第______行第________列的数据是错误的,正确的数据是_______.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____作为平面镜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他们选用两支高度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实验过程中,小宋同学发现两支蜡烛的高度差逐渐变大,以他认为像与物的大小是不相等的。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电子天平是测量____的工具。 杠杆在静止时处于______状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可调节左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与_____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选填:A“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或B“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字母即可)
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盛有深度为0.3米水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求:
(1)水的质量。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3)现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光滑小球分别放入该容器中,测得两小球放入容器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已知甲、乙两小球的质量以及它们的密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求两小球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和之差。
小球 | 放入前压强(帕) | 放入后压强(帕) | 质量(千克) | 密度(千克/立方米) |
甲 | 2940 | 3332 | 1.0 | 2500 |
乙 | 2940 | 3430 | 1.5 |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