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元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入奉献的又一杰作。
(1)“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_____的特点。
(2)纳米陶瓷刀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磁化。它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____高。
(3)如图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填字母)。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
(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 m1/g | V1/cm3 | V2/cm3 | m2/g |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 |
测量值 | 6 | 370 |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
在测量学生奶密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_____(甲/乙)中的量筒。
(2)小铭进行了如下实验: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C.将适量的学生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2;
D.将烧杯中的学生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考虑到学生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为此,同组的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在测量烧杯质量时砝码及游码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
烧杯的质量m1/g | 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1/g | 学生奶的体积V/cm3 | 学生奶的密度ρ/(g•cm﹣3) |
① | 78.2 | 40 | ② |
下面是用小瓶、水、天平和砝码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_____的质量m0;
(2)在小瓶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则瓶中水的质量为_____;
(3)将水倒出,再往小瓶中倒满_____,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由上面测出的数据,算出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
小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细线等器材,对某种合金进行了探究。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左/右)端调节;
②图2是正确测量合金块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它的质量为_____g;
③图3是他用量筒测量②中合金块体积的情景,假如合金块的体积为l0cm3,则它的质量应为_____g;
④换用大小不同的合金块,重复上述测量。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图4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合金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选填序号)
⑤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小明所测的密度值_____(偏大/偏小/仍然准确)。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蜡块 | 干松木 | ||
体积V/cm3 | 质量m/g | 体积V/cm3 | 质量m/g | |
① | 10 | 9 | 10 | 5 |
② | 20 | 18 | 20 | 10 |
③ | 30 | 27 | 30 | 15 |
④ | 40 | 36 | 40 | 20 |
(1)在图中分别把蜡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_______)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相同/不同);
(3)物质的这种属性叫密度,则ρ蜡=_____g/cm3;
(4)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