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C13次和V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
车次 | 到、发站时间 | 北京 | 天津西 | 济南 | 上海 |
C13 | 到站时间 | -- | 16:11 | 20:11 | 7:40 |
发车时间 | 14:40 | 16:16 | 20:23 | -- | |
V14 | 到站时间 | 9:30 | 7:23 | 3:14 | -- |
发车时间 | -- | 7:28 | 3:26 | 15:30 |
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趟车,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C13、V14次列车到站时间差是多少;
(2)V14次列车由上海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中途C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去秋游,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1) “12km”的含义是_____;“60”的含义是_____;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月牙湖最快要需要用几分钟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小莉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下图 a、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a),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__cm.
(2)图a中所观察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描述要完整);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如图a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向______移动,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的_________(A.上半部分 B.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的像,像的亮度将_____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5)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 b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上”、“下”)调节.
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___的距离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__________侧(选填“M”或“N” )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面、小车、金属片.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①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
A. B. C. D.
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