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B.带电的物体只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C.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D.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实验名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Rx、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______
(实验步骤)
(1)小明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先______,然后_______;
(3)小明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后,向老师汇报,老师指出他实验设计中存在着不足,其不足是________;
(4)改进后,小明继续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Ω;还可以初步得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
数据表格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2.4 | 0.24 |
2 | 2.0 | 0.20 |
3 | 1.5 | 0.15 |
(5)实验过程中,若小明将滑片P移到了如图所示的位置,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
(6)在实验中,若将电流表改为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在图一虚线框中画出用等效代替法测量Rx电阻的实验电路.(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在连接好后,只能通过开关改变电路连接情况)
(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 3V 不变, 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5Ω 、10Ω 、15Ω 和 20Ω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R/Ω | 10 | 20 | 30 | 40 | 50 |
I/A | 0.6 | 0.3 | 0.2 |
| 0.12 |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_______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后,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 3V 不变,电流表有示数,你认为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除故障后,先用 5Ω 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A;接着将 5Ω 的电阻换成其他阻值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每次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小华等另外几个同学另选实验器材,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不变.实验过程中,当小华将电阻箱 R 的阻值从10 Ω 调为 20Ω 时,此时电压表示数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为了保证_______,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_______调节(选填“左”、“右”).
(5)小华做第 4 次实验时,将电阻箱 R 的阻值从 30Ω 调为 40Ω 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 这个示数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A.0.2A B.0.18A C.0.15A D.0.14A
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①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③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④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或L2 _____.(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上面的方法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原因是:_____.
(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如表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
UAB/V | UBC/V | UAC/V |
2.4 | 1.4 | 3.8 |
(1)按图甲电路图连好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要求导线不交叉.
(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实物连接图,在虚线框乙内画出电路图.
(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可调,小灯泡上标有“6V 0.5A”的字样(不考虑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A”
(1)电源电压调至6V,闭合开关S1和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0.6A,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R0的阻值是多少?
(2)电源电压调至8V,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