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____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的____增大.隔壁班级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
小明家中有一个透镜,如何鉴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将如何辨别?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做出判断.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 _____.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 | 0° | 15° | 30° |
反射角 | 0° | 15° | 30° |
折射角 | 0° | 11° | 22.1° |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并标出A' B' (_____)
(3)该同学将一根高 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选填 “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选填:“倒立的”、“放大的” 、“等大的”、“缩小的");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4)该同学还想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接下来的操作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
(4)接着,换用凸度更大的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靠近透镜"、“远离透镜”或“保持不动”);
(5)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发生偏移,若使像回到原来的位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6)小明在做凸透镜实验时不慎将透镜上沿摔掉一块,所成的像会将(________)
A.不成像 B.不受影响 C.只有一半 D.亮度变暗
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1)选择A、B两图,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选择B、C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3)选择A、D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图D中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
(4)小凡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又提出猜想: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方案: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