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施耐庵在《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中写道:“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古代人很有意思,常常用射出一箭的射程来度量距离。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而古人所说的一步,迈出一足为跬(kui),迈出两足才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与“一箭之地”最接近的长度是( )
A.50m B.80m C.150m D.250m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则
A. θ1=30º,θ2=30º
B. θ1=30º,θ2=60º
C. θ1=60º,θ2=60º
D. θ1=60º,θ2=30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学校食堂里使用的消毒塑料筷子是利用紫外线来进行消毒的
B.在城区道路和地下车库的拐角处都安装了凸面镜,其发生的反射是不遵循反射定律的
C.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会聚后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A. B. C. D.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 )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 D.甲不正确,乙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