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接收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B.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m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m/s
冬天的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250m的大桥,用的时间是2min,求火车的长度。
小马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经过约0.2s听到圣新楼方向传来回声,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此时小马与圣新楼之间的距离。
阅读《数据记录表格的绘制》,回答题。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把多个变量多次测量以后整理在数据记录表格内,方便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让小车从斜坡上下滑多次,分别把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就可以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按照习惯,表格的第一横行写出实验的次数。表格的第一竖列应按实验进行的顺序依次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例如路程的符号是s;符号后写出这个物理量的单位,例如路程的单位是m;符号和单位间用斜线分隔,例如要记录路程,应该在表格的第一列的某格内写出s/m。
如果小车从斜坡上下滑两次,则数据表格应该设计如下表所示。
次数 | 1 | 2 |
s/m |
|
|
t/s |
|
|
小明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也越小。他还想知道这两个量的数值之间有什么规律,因此他在一座高楼附近进行了一些研究。首先他利用氢气球、绳子和卷尺分别测出了不同高度的四个楼层的海拔,海拔的符号是h,单位是m。接着他用气压计测出了相应楼层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符号是p,单位是Pa。随后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中,完成了他的研究。
请你在答题纸上画出数据记录表格(用尺),填好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表中的数据不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