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接近事实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为35℃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C.中学生爬一层楼所做的功大约1500J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600mg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车祸原因之一:超速!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的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 (如图甲):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如图乙):是指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v/km•h-1 | 反应距离s1/m | 制动距离s2/m |
54 | 15 | 20 |
72 | 20 | 34 |
108 | 30 | 54 |
(1)图甲中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车内物体经过玻璃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对司机的干扰。冬季,车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因为车______(内/外)的水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雾附着在玻璃上,这个过程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小汽车进入测速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监控拍照装置所用镜头是一个______(凸/凹)透镜,成的是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3) 图乙中若监控点A、B相距25km,小汽车经过A、B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00km/h、115km/h,若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在通过监测点A时______(会/不会)被判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是否被认定超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经过前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B.汽车经过后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C.汽车经过前后两个监控点时速度均没有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D.汽车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超过限定值,所以超速了。
(4)从表中可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______s,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象。(不需要准确描点)
(_________)
(5)驾驶员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开车打手机等,也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导致______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A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B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A/B)透镜。小华选好透镜后在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亮点到光心的距离______(是/不是)凸透镜的焦距。
(2)如图乙,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如图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4)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移至图丁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______(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戊,小明的物理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当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物理老师的眼晴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如果光屏不动,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透镜”、“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也变清晰。
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
(1)装置如图甲所示,最后安装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
(2)A组和B组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温度______,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A、B小组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_mB(填>、=或<)。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通过学习,小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了。
(5)爱思考的小明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于是他用原实验装置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收集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______,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的是(______)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为便于测量______(路程/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填“快”或“慢”)。
(2)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___________)根据图象可知气泡在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m/s。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3)已知气泡的长度为2cm,气泡全部在AB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______s。
小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以等高的墙砖为背景,将纸锥从A点自由释放,每隔0.2s曝光一次,记录纸锥的全程情况如图所示,若纸锥落地时的速度为1.5m/s,求:
(1)纸锥下落全程的时间;
(2)纸锥下落的高度;
(3)纸锥全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