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一列火车沿平直的铁路运行,速度是72km/h, 司机在进入隧道前鸣笛,2s后听到...

一列火车沿平直的铁路运行,速度是72km/h, 司机在进入隧道前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时,火车前行了多远?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1);(2) 【解析】 (1)火车的速度 v车=72km/h= =20m/s;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 s1=v车t=20m/s×2s=40m; (2)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音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 2s=s1+s2, 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40m;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按如下的方法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他应将鹅卵石放在天平的______(选填)盘。他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_,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_____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g/cm3

 

查看答案

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_____;光屏上成像更清晰、更稳定;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一种不同方案。

项目

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及操作

探究的问题

示例

用黑色纸片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

探究凸透镜没被遮挡部分的成像情况

方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她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同一位置仍然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

2)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点燃。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

4)如图乙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

 

查看答案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

2)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明再次实验时,采取了“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量”两项措施节省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这两项措施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______

4)在实验中,小明发现其它两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是97℃、99℃,大家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______两个物理量。

2)实验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