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脑的小方想知道二一九公园劳动湖里湖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他取了一些湖水,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他需将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湖水,测出烧杯和湖水的总质量为_____g;(如图乙所示)
(3)将烧杯中的部分湖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湖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4)测出烧杯和剩余湖水的质量为25g;
(5)计算出湖水的密度为量为___g/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总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经过调整,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甲所示,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这说明_____.
(4)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要获得烛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所的像。
(6)图乙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他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置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选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可以研究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3)为了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蜡烛A需放在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
(4)若操作中在直尺上无论怎样调整蜡烛B位置,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
(5)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______。
(6)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叫___________法。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明按照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处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想要提高水的沸点,他们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他们的做法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③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丙分析可知m1______m2(选填“>”、“<”或“=”)。
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容积为50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550g,则容器质量多大?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6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多大?(ρ水=1.0×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