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工人的重力是7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500cm2.他将540N的建材匀速提升了3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试求:
(1)提升建材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工人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3)提升建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斜面倾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木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木块,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如下表所示.
试验次数 | 斜面倾角 | 斜面高度h/m | 斜面长度s/m | 木块重力G/N | 沿斜面拉力F/N | 机械效率η |
1 | 30° | 0.6 | 1.2 | 5.0 | 4.2 | 60% |
2 | 30° | 0.6 | 1.2 | 3.0 | 2.5 |
|
3 | 45° | 0.8 | 1.2 | 3.0 | 2.8 | 71% |
(1)实验中调整斜面的倾斜程度时,要使斜面倾角由30° 变为45°,应将垫块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 J .
(3)第1、2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 的关系;分析第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
(4)如果对原实验装置做如图乙所示的改进,与原实验装置相比,用带滑轮的斜面做实验的好处是_______.
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___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1)如图甲所示,图中的装置相当于一个_______(填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
(2)如图乙所示,使用此简单机械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中间系一个钩码,就做成了能自动回头的“魔罐”,当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还能自动滚回来,这说 明_______.
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起物体B,画出绕线方式.
(______)
如图,作出以力臂l为力臂的动力F1及物体所受重力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