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明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
①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② 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并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③ 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④ 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油。
请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_____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
(2)实验中m1、V的测量数值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测出m2=40g;则食用油的体积V=_____cm3,食用油的密度ρ油=________g/cm3 。
(3)请你替小明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_____.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 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 ||||
水中的折射角r | ||||
玻璃中的折射角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
(3)当光线以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_(填“大”或“小”)。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D.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下列测量工具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B.使用温度计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
C.向天平左盘放上物体后,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恢复平衡
D.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