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B、B' ;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A。
(2)在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_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步骤 A 的实验目的是_____。
(4)步骤 D 中,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____。
(5)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 A 的像时,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若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
(6)同桌的右座位的同学说看不到蜡烛的像,为了让同桌也能够看到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如图甲),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同桌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看到蜡烛的像。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他们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
(4)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透镜矫正。
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①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也被弹开,说明_____;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_____:
(2)如图2: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
(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两个实验,则图1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图2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除了图中给出的实验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测量时,如图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选填“A”、“ B”或“C”)。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_____(晶体/非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分钟,加热到第 3min 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液态/固态/固液共存)态。
(3)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_____ ,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 (快/慢),便于实验中观察并记录各个不同时刻物质的温度和_____ 。
(4)另一组的小华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乙、丙图象的差异可能是因为(____)。
A.小华用的冰较多
B.小华用酒精灯的火焰大
C.小华用的温度计分度值较大
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
(_______)
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