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鼓励小明在缺少砝码的条件下测出大理石密度,现有器材:天平、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一小块大理石、细线和滴管等,小明稍加思考,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至____,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 ;
②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只烧杯,将大理石放在左盘的烧杯里,在右盘的烧杯中加水,快平衡时用滴管调节水的多少,直至天平平衡(如图1);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2),读出体积并记录;
④用量筒和水测得大理石的体积为20cm3;
(2)收集与处理实验数据:请你将实验所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 量筒中水的质量m1/g | 大理石的质量m2/g | 大理石的体积V2/cm3 | 大理石的密度/g·cm-3 |
___ | _____ | ___ | 20 | ____ |
小明进入光学实验室进行复习时做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如图1所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量角器测量 ON 两侧的∠i和∠γ,如表所示。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_____;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沿OE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在图2中将硬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
∠i | 30° | 45° | 60° |
∠r | 30° | 45° | 60°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3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经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如图4所示。小明将白纸沿 PQ 对折,发现 A 和 A′、B 和 B′、C 和 C′分别重合。由此得出结论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拿掉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放上一张白纸,在白纸上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3)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BC_____v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请你读出图示各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揭示的物理原理。
(1)图1体温计读数为________℃;
(2)图2停表读数为________s;
(3)图3泡沫球被音叉弹开说明: ____________;
(4)图4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如图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____)
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右眼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