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质量为8.9kg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制作,质量是多少kg?(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左图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 g.
(4)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右图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________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________
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探究平面成像特点:
过程结论:
①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A与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
②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③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方法: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了________法.
问题讨论: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A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倒立、_____的实像.
请作出图中箭头状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
在如图中,作出光线AB经过凸镜的折射光线。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