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2:9 D. 9:2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檐上冰凌
同学们知道提高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请选出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选项(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 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它们的底面积为100cm2,高为8cm,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容器装有4 cm深的水,B容器酒精的质量与A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
(2)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3)若在A容器中的水中浸没一个实心铝块,在B容器的酒精中浸没一个质量为3160g的实心铁块,如果将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A容器,恰好使A容器中的液面与杯口相平,则A容器中的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不计酒精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