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小明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前往北京的研学旅行,他们乘坐G128次列车从镇江南站出发前往北京南站,该列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图所示。
(1)求该列车从镇江南站出发到达德州东站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己知镇江南站到南京南站的运行里程为69km,求列车此段行程经历多少小时,并求出列车该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如下图所示,己知列车总长约为200m,途中以216km的速度匀速通过全长约2800米的“西渴马一号”隧道,求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秒。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l)如图1所示,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调整至图2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________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小明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2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小明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
(4)小明用该凸透镜和图3所提供的器材自制简易照相机;
①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应选择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②图3中两圆筒的长度均为7.5cm,为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找到清晰的像,则应该将薄膜安装在内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
③小明在教室内将自制照相机对准教室的窗户,通过调节内筒,恰好在薄膜上获得教室窗户清晰的像,现在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则需将内筒向________(选填“里推”或“外拉”)一些,才能在薄膜上得到远处楼房清晰的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室有三种玻璃板:厚度为2mm的①号透明玻璃板,厚度为5mm的②号透明玻璃板,厚度为2mm的③号深色玻璃板;实验时最好选择_______号玻璃板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给器材,实验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3)实验时需将玻璃板________于桌面放置,若将玻璃板上端向蜡烛略微倾斜,则蜡烛A 的像将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所成的像重合以后,移去蜡烛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下列操作能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的是_________(本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在蜡烛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B.在光屏同侧直接观察光屏
C.在光屏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
(1)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大块”或“小颗粒”)的海波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均匀受热,小华应选用________(“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按照 ______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组装器材;
(2)如图丙所示,是小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分钟;当温度计示数为37 ℃,试管中海波的状态为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另一小组使用与小华相同的器材,仅增加试管中海波的量,则他们所作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
A. B. C.
小红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实验装置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
(2)表一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判断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完成本次实验,她选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为表二中的________;
表一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温度/℃ | 90 | 94 | 96 | 98 | 98 | 98 |
表二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3)为证明水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小红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然后观察水是否保持沸腾。
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