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色美 D. 频率高
为了探究物体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与物体体积V和质量m等的关系,某小组同学使用甲和乙两个足够高的柱形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先在甲、乙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接着在容器中放入不同的正方形物体进行实验,物体均能漂浮在水面上,测出放入物体后Δp的值,并记录在表一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6、7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与物体体积V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4与5或8、9与10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与物体质量m成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可知水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现有A、B与C三个正方体,其相关物理量如表二所示。为了能使它们放入容器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为400帕,可以选择正方体______(选填字母),且放入_______容器中。
表一:
容器 | 实验序号 | V(厘米3) | m(克) | Δp(帕) | 容器 | 实验序号 | V(厘米3) | m(克) | Δp(帕) |
甲 | 1 | 200 | 100 | 50 | 乙 | 6 | 200 | 100 | 25 |
2 | 300 | 100 | 50 | 7 | 300 | 100 | 25 | ||
3 | 500 | 100 | 50 | 8 | 500 | 100 | 25 | ||
4 | 500 | 200 | 100 | 9 | 500 | 200 | 50 | ||
5 | 500 | 400 | 200 | 10 | 500 | 400 | 100 |
表二:
物体 | V(厘米3) | m(克) |
A | 500 | 300 |
B | 500 | 400 |
C | 800 | 500 |
小燕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她按图(a)所示电路连接器材,实验步骤正确,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恰好满刻度。经过思考后,她断开开关,决定不更换电表量程,仅适当调整电路来完成实验。将滑片移至某一端后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46A;移动滑片至某位置时,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b)、(c)所示;将滑片移至另一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与图(b)、(c)相比均偏转了2小格。
(1)实验中的电源电压为_____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_______欧。
(2)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物理量 序号 | 电压UX(伏) | 电流IX(安) | 电阻RX(欧) | 电阻RX平均值(欧) |
1 | ________ | ______ |
|
|
2 | ________ | _______ |
| |
3 | ________ | 0.46 | _________ |
甲、乙两小组同学使用电流与电压传感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分别使用某一导体改变_____(选填“电流”或“电压”)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右上方的数据“0.15A 1.37V”是____组同学测量的;由图可知_____组同学的U-I图线存在问题,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①传感器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够高;
②传感器使用前没有调零;
③没有按照数据点的分布趋势绘制图线;
④实验过程中,导体的电阻变大了。
如图所示,装置(a)可以用来探究_____的规律;装置(b)可用来验证________原理;装置(c)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所设计的实验,该实验表明______很大。
如图所示,圆柱形木块甲与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块甲的密度为0.6×103千克/米3,高为0.3米、底面积为2×102米2的乙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乙。
(3)若木块甲足够高,在其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Δh的高度,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入容器乙内。请计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相等时Δh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