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关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位置凸透镜、光屏和蜡烛(如图甲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
(3)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该成像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
(5)接着小明用不透气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源,他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1)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
(2)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_____大小关系。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4)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选填“有”“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_____(选填“实”“虚”)像。
(6)在探究的过程中,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有必要的?_____
A.保持A、B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寻找蜡烛像的位置。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_________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长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如图,完成下列光路图。
(____)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