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刚利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个相同的蜡烛。
(1)他们在进行实验之前,一起商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具体问题是: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
(2)他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为了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薄越好,主要是为了减小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对测量的像距与实际像距的差异;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_______;
(4)用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做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
(5)他们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_(填“A”或“B”)的一侧观察;
(6)探究中,他们要改变_______至少做三次实验,目的是使结论__________;
(7)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小明思考:如果身高是1.7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5m处,小刚在镜中的像与小刚相距_____m。当小刚远离镜子时,像的高度______1.7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课堂上,窗外很强的阳光射向黑板,有时黑本会反光“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请解释这个现象。
寒冷的冬天,小红的妈妈把刚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室外晾晒。过了一会儿,她妈妈发现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经过一天的晾晒,结冰的衣服也慢慢地变干了。请解释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的原因。
如图所示,一只杯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00g,轻轻放入一小块冰糖使它完全浸没,溢出部分水后,总质量为210g;立即取出冰糖,杯子与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90g。假设整个过程中冰糖未融化且取出时不沾水。已知ρ水=1.0×10³kg/m³。试求:
(1)小冰糖块的体积是多少?
(2)小冰糖块的密度是多少?
国庆十一长假期间,王先生带着家人驾车从大连到安波旅游。轿车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75h到达普兰店,休息15min后,再以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安波。试求:
(1)大连到普兰店,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大连到安波,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爸爸搬新家时新买的一只玻璃大鱼缸。其形状是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1.2m、0.4m、0.5m,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已知:ρ水=1.0×10³kg/m³。试求:
(1)它的容积是多少?
(2)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