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两个凸透镜(A、B)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明将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_____;
(2)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_____(选填“A”或“B”);
(3)甲图中若将烛焰遮去一半,光屏上烛焰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选填“变为原来一半”或“仍完整但变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但仍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移至图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_____(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后,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
(2)实验时应选择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A′,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A′完全重合,由此说明_____。
(4)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眼睛在_____(填“A”或“B”)侧观察,根据_____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A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6)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甲中反射角是______度.
(2)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_____(偏离/靠拢)法线.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______(不存在/仍存在)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_。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华氏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华氏度,用℉表示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可以记作_____℉。(结果保留整数)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 cm;如图乙所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s。
琦琦一家驾车从仪征到无锡去自驾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镇江,在镇江休息0.5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无锡,求:
(1)仪征到镇江,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仪征到无锡,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