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特征”时,小敏带领小组同学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
(1)如图甲用音叉和乒乓球做实验:
①轻敲音叉,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②重敲音叉听到的声音更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③乒乓球的作用是将该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放大,用乒乓球的跳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如图乙用拨动钢尺做实验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①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振幅相同,多次使钢尺发声,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
②实验发现:振輻相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________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晶体 | 钨 | 铁 | 钢 | 铜 | 固态水银 | 固态氢 |
熔点/℃ | 3410 | 1525 | 1515 | 1083 | ﹣39 | ﹣259 |
A.﹣259℃时氢可能是液态的
B.在1083℃时铜一定是固体
C.﹣40℃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铜块掉进钢水中会熔化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
B.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在第10~25 min该物质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会结一层白霜
B.清晨荷塘上轻盈的雾的形成
C.秋天草木上晶莹露珠的形成
D.春天河面上的冰渐渐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