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 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 刻度尺、③ 光屏、④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 火柴。
(1)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或调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蜡烛A与白纸面不垂直
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
(2)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某同学选择蜂蜡和海波研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2)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是为了使固态小颗粒____。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4)丙图是该同学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填“持续上升”、“保持不变”或“一直下降”),处于_____(填“固体”、“固液共存”或“液体”)状态。
(5)丁图是该同学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蜂蜡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并补全光路。
(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补全光路。
(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两种介质的界面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D”),光的折射角度是____。
如图,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
某同学身高1.60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m;若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到他,是因为光照在小明身上,发生了光的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