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 |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 像的特点 |
1 | 20.0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16.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3 | 12.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4 | 6.0 | ? |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在第1次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
(5)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的成像情况。
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小明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
(2)按照正确的方法重新调节平衡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3)如图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静置足够长时间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再次加水,直到_____,再次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通过上述方法可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_;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若需考虑小石块的吸水性,则该因素引起的密度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会_____(偏大/偏小/不变)。
诚信经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如图所示是某种瓶装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注“净含量5L”字样。小华同学想探究其标注是否准确,将一瓶油放到电子秤上,测得其总质量是4.5kg,倒出100m1至量筒中,再次测量这瓶油的总质量,电子秤示数为4.41kg,
(1)食用调和油的密度是多少?
(2)通过计算,说明食用调和油的标注是否准确?
爸爸和小明驾车到无锡东站,然后乘高铁去济南旅游。10: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线边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图乙所示:
(1)父子俩最快能赶上哪趟列车?
(2)该趟列车运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20m/s的速度,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请将如图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__.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