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 甲的内能比乙大 B. 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 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 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穿上棉衣感到暖和,是利用棉衣有效地阻止了人体产生的热向外散发,棉衣自身并不发热,而法国准备生产的一种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道理.
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1)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均匀降低
(3)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A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B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_____。
理由: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晓欣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如下:
取三个杯子,分别盛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略)
分析与交流:嘉嘉对晓欣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觉得需要改进,你觉得哪里需要改进:_____。
得出结论:(略)
在温度恒为0℃的实验室中,晓彤和小雪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①他们把﹣5℃的碎冰放入试管,把温度计插在碎冰中,再把试管插在30℃左右的温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
②很快,冰开始熔化了,晓彤发现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了,小雪的实验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
(2)小雪在冰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碎冰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再放入热水中,碎冰又继续熔化.该现象说明_____。
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64 | 68 | 72 | 76 | 80 | 80 | 80 | 80 | 84 | 88 | 92 | 96 |
则由装置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