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三班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老师提出: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并成功地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是小明组同学实验时画出的简图。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此时,他们应做的调整是_____。
(3)调整后,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第1至6次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
序号 | 物距u/cm | 像的放大或缩小 | 像的正立或倒立 | 像的虚实 | 像距v/cm |
1 | 40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12.3 |
2 | 35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14 |
3 | 30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15.1 |
4 | 25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18.7 |
5 | 20 | 等大 | 倒立 | 实像 | 20.5 |
6 | 15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30 |
7 | 10 | 不成像 | |||
8 | 8 | 放大 | 正立 | 能看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 |
9 | 6 | 放大 | 正立 |
①实验中判断所成像是实像的依据是_____。
②分析第_____(填写序号)次实验中的数据和现象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满足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进行第7至9次实验的过程中,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同学们同样将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后,同学们得出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请你对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发表你的见解和建议_____。
如图甲所示,是小群和小兰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
(1)小兰收集了几个与摩擦有关的事例,其中能支持她自己猜想的事例是_____。
A.用力压住橡皮,擦错字时擦得很干净
B.旅游鞋鞋底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铺设滚木会更容易
(2)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问题。
①同学们联想到测量物重时的情形,如图乙所示,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物体处于静止时,因为重力与_____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②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使它在水平面上_____滑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3)为验证小群的猜想,小兰和小群合作进行了图丙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越大,_____越大。
小刚的妈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箱和牛奶总质量是5kg,箱中每小袋牛奶的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00ml、206g”字样。请通过计算回答(取g=10N/kg):
(1)这种牛奶的密度;
(2)箱和牛奶受到的总重力。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某校进行了一次“爱我家乡,激扬青春”的远足活动。从学校出发,经过2个小时,同学们到达了这次远足的目的地济南文化艺术中心三馆(美术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
(1)学习了速度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知道这次远足活动中同学们的步行速度,他上网查了一下,学校到三馆的距离大约是9km,请计算这次远足活动中同学们步行的平均速度。
(2)如果小明同学平时上学速度是1.5m/s,他上学所用时间是15分钟,请计算他家到学校的距离。
弹簧测力计下挂着的钩码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画出钩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_________)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喜欢喝冰镇饮料。将瓶装饮料放入冰柜,有时却忘记及时取出:当取出时,会出现玻璃瓶已经冻裂的现象,这是因为饮料在凝固的过程中,其质量_____,体积变大造成的,由此可以判断饮料凝固时密度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