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我市沿海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
(1)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而受到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2)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是利用_______原理, 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_____
A.只要有风,机组就能产生电能
B.风速越小,机组产生的电功率一定越小
C.风速越大,机组产生的电功率一定越大
D.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机组产生的电功率可能不变
(4)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某风力发电机获得的能量:
平均风速 v (m/s) | 4 | 8 | 12 | 16 |
1 s 内获得的能量 E (J) | 1 | 8 | 27 | 64 |
对表格进行分析,你发现该风机 1 s 内获得的能量 E 与风速 v 的定量关系是_____。
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________)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移至_____(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0.2 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出 R 的电阻值为_____Ω。
(4)宁宁还想利用这个电路进一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宁宁先后用5 Ω、10 Ω、15 Ω的电阻进行实验,当将定值电阻10 Ω 换成 15 Ω 时,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_____的示数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三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逐渐_____。
宁宁测量龟山叶腊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 螺母向_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叶腊石的质量为_____g。
(3)将叶腊石放入盛有 50 mL 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叶腊石的密度为_____g/cm3;
(4)细心的宁宁发现他测量使用的其中一个砝码磨损 因此判断得到的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不变” 或“偏小”)。
(5)宁宁根据多次所测数据,在丁图上描出对应的点(用“*”表示),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 对应的点(用“·”表示);由图像可以判断ρ叶腊石_______________ ρ石块(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宁宁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宁宁发现:按与不按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
(2)宁宁发现在水中,压强计探头距水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压强计探头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
(3)宁宁还发现,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越_____,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越大。
(4)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无关”。该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宁宁用一个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28 cm B.18 cm C.10 cm D.8 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个_____透镜, 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如图乙),放在离凸透镜 5 cm 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填序号)。
宁宁用图甲实验装置研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现象,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如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宁宁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第_____min 的数据是错误的,宁宁根据实验数据判断该地区水的沸点只有 98 ℃,可能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_____1 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温度/℃ | 95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 |
(3)在图乙中,该物质在 AB 段的比热容_____在 CD 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