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同学们在探究光的传播。
(1)一般情况下,光在空气中、在水中传播时的路径是看不见的,为了显示出光路,你的方法是:在空气中:_______在水中: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_____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此时人眼看见的_____(选填“是”或“不是”) 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3)光并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乙所示,是老师在上课时演示的实验,一束光射在水槽某种液体中并没有沿直线传播,发现了弯曲的径迹,实验时水槽容器中所装的液体是 _______。
如图所示,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利用它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_______,膜对着_______,(以上二格选填“蜡烛”或“眼睛” ),可观察所成的像;
(2)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
(3)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_______(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 ) 的像。
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小明读数时操作如图乙所示,他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如图丙所示,温度示数为______℃,将该易拉罐放在湿抹布上,静置一段时间以后,观察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_______(选填“水滴”或“白霜” ),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易拉罐外壁遇冷__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该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小明和小华在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 你会看到瓶内出现_____,图乙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你认为图_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熔化过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小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以及你所学过知识回答以下:
(1)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特点是:_______,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
(2)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左右;
(3)在沸水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水温变化快慢的规律是:___________;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三匙冷牛奶;B.先将三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_____的冷却效果好。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探究实验装置。
(1)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选填“冰”或“热水”),在蒸发皿中放入________(选填“热水”、“冰”或“干冰”)。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雾出现,类似于云,这是_____(选填:“空气中”“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在蒸发皿底部出现小水滴,集多了会形成降雨。实验中,在锥形瓶颈处玻璃上也会出现少量的水雾,水雾出现在瓶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的蒸发容器用_____(选填“金属”或“玻璃”)容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