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是“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
(1)首先明确实验原理公式:ρ=________,其中天平可用于测量________,量筒可用于测量________。
(2)某同学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他接着测量液体的质量:测量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移动游码到标尺的________点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将量筒中的液体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4)上述这种测量方法会使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用相同方法多次进行测量并算出所求的密度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有效减小这种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适量的固体装入试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包裹在固体中,且不碰到容器壁和________。本实验采用“水浴法”对固体加热,目的是使固体受热________。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2)对水加热并从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根据数据描绘出图像内,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为________℃。若第5分钟时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固体停止熔化。再放回水中,固体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需要________。
(3)当固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取出试管自然冷却,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请你根据下列数据在丁图中画出液体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____)
对比丙、丁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温度/℃ | 56 | 53 | 50 | 48 | 48 | 48 | 48 | 48 | 47 | 45 | 43 | 41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两段________的蜡烛A和B分别直立于竖直放置的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看到它好像被点燃时,表明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________重合,像与物大小________。
(2)经测量可知,蜡烛A和B的连线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垂直于玻璃板,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3)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如果紧贴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甲图中正确的视线为________(选填“A”或“B”),测量值为________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5. 00cm(见乙图),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________,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
画出下图中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______)
如图所示,为使斜射的阳光AO能够竖直向下射入井中,在井口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