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 以岸边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 运动员奋力向后划浆,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龙舟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惯性
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 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的快
C. 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 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m;
(5)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