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cm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小明终于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5 放大 物体放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或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处) 远离 【解析】 (1)[1]为使像能完整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2]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5cm。 (3)[3]当如图位置时,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一定是放大的。 (4)[4]从实验装置上考虑:实验时若像很远,像距很大,光具座不够长,则光屏不会接收到像;蜡烛、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若不在透镜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从成像规律上考虑:若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则不会成像;放在焦点以内,则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5)[5]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像距变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功率(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的试验中,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请用笔画线将图乙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变小______

(2)电路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未达到最小阻值),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用同一套装置,先后加热并不断搅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如表格,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 ____相同比较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

温度

煤油

 

 

 

 

 

 

 

 

 

 

 

 

(3)实验结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热容为,则1.5kg水温度升高20℃吸收的热量是___J

 

查看答案

CFXB型热水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它有加热和保温两档,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进行调节,R0R为电热丝.当开关S接加热档时,电路的功率为1000W,当开关S接保温档时,电路的总功率为44WR0R阻值恒定不变。

整壶水的质量

2kg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时的总功率

1000W

保温时的功率

44W

 

 

(1)在保温档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电热丝R0R的阻值多大?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一满壶水从30℃烧开需要14min,求这个热水壶的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电压表Vl的示数为10伏,电压表V2的示数为6伏。求:

(1)定值电阻R1的阻值;

(2)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P2.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凉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热水冒热气和凉水不冒热气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