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某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2m/s
D.某中学生身高约170cm
如图甲所示.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线,绕过定滑轮(不计摩擦)将均匀柱体A与B相连,B置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的托盘上,A置于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底部,但与容器底部不挤压.逐渐向容器中加水,得到了电子秤的示数m与容器中水深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B的重力为20N,体积为400cm3,容器重为10N,S容=4SA.求:
(1) 柱体B的密度是多少?
(2) 柱体 A的重力是多少?
(3) 水深为15cm时,柱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潜水器。它空载时的质量约为 22t,体积约为 30m3,最大荷载 2.4t。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m3 的水。()
如图所示的小球重 5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小球,并使小球的体积浸在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
(1)求小球有体积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求小球的体积。
小静取一根圆柱形的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的长度为L,然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接着将该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h2,如图所示。
(1)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在液体中;
(2)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请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____;
(3)若将做成的密度计,将其放入密度为 0.9g/cm3 植物油中,静止时,液面可能在图中____(选填“A”或“B”)处,接着小静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 1.0g/cm3 与 0.9g/cm3 刻度线间的距离为 0.80cm,则该密度计竖直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______cm;
(4)小扬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小亮想用弹簧测力计、物体、烧杯和水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乙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是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
(2)由图1中的_____两幅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由图1中的丙、丁两幅图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此次实验采取的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A.模型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3)同组的小霞利用上述器材继续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操作过程如图2 所示。在实验的过程中小霞发现:无论物体浸没在哪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不稳定。请你帮助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液体的密度不同 B.物体的重力在改变 C.实验过程中手会轻微抖动
(4)在实验过程中小霞惊喜地发现由上图所测数据及浸没在盐水中测力计示数 0.8N 可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小霞还想到,如果在弹簧测力计1N的位置标上水的密度,在弹簧测力计 0.8N 的位置标上盐水的密度,再把该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标上密度值,就可以把弹簧测力计改成一个液体密度秤,该密度秤称得最大密度值应该是______kg/m3。用该密度秤测量某液体密度时,若物块没有完全浸没,而是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物块不接触容器底部),则所测出的液体密度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6)根据上面实验的启发小波利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他利用调好的电子秤进行了以下如图所示的操作:
小波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木块的密度_____g/cm3,爱思考的小江却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软木块吸水后不考虑其体积变化),所以小波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