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探究在“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

探究在“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______,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小明让一束光EO贴着硬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硬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_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是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明将硬纸板沿PQ剪开,将硬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硬纸板右侧的______(上部/下部)会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

(4)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

(5)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两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______

 

垂直 粗糙 漫反射 看不到 存在 上部 在 可逆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 (1)[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2][3]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白色的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4][5]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NOF与NOE不在同一平面,因此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在原来的位置。 (3)[6][7]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而上部不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4)[8]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原来的反射光变成入射光,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原来的入射光变成反射光,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9]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时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两点确定直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再取两段完全等大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下进行;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4)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

(6)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0.2m ,则像向上移动______m

 

查看答案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一: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ab两种不同的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a,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实验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②______。实验中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此时该晶体处于______态。乙图中晶体a 的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a=_______min

(2)为了探究猜想一,应控制ba______相同,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晶体b,记下晶体b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b。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法;

(3)比较tatb,若tatb不相等,则初步说明猜想一______(正确/错误)的。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 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 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以前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_________也会改变。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B振动的波形。其中_________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_是乐音的;

(3)人们根据超声波_________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运用它可以探测海洋深度、测绘海底的地形。超声波声呐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